科技名词专题库
粒子结构
本文作者:本文作者:李晓航,中科院物理所博士,从事超导行业。
粒子结构 (本文来源 重庆科技馆

粒子是物理学概念。宏观物质由很多微观成分构成,其中能独立存在,相对稳定,并保持物理化学特性的最小单元是分子。分子由原子构成,也有些物质如金刚石、铁等直接由原子构成。化学反应中分子会改变,原子则不会改变。

不同种类的原子被称为元素,目前已发现118种元素。“原子”在希腊文中是“不可分割”的意思,但研究表明原子是可分的,电子、质子、中子和光子是比原子更基本的粒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核内又包含质子和中子。每种元素单质的原子是电中性的,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同,称为原子序数,是决定物理化学性质的重要因素。核内中子和质子数之和称为质量数,也叫原子量。原子的质量近似等于原子量乘以质量常数,这是因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很接近,而电子质量很小。

在化学课本上,我们能找到原子结构的示意图,它表示了原子核及电子轨道的排布情况。化学性质与电子排布关系密切,根据这一点可绘制化学元素周期表。

同一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一定相同。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元素在周期表中占同一格子,称为同位素。有些同位素会放出辐射,转变为其他元素、其他同位素或释放能量,称为放射性同位素,这种转变称为放射性衰变。根据辐射性质,衰变分为放出氦原子核的阿尔法衰变,放出电子的贝塔衰变和放出光子的伽马衰变。对原子核内结构的研究正是从观察自然衰变开始。之后,人们又研制出粒子加速器,用粒子轰击原子核人为制造衰变,进而开发出核能和核武器。

插图:苏盼盼

通过加速器和天文观测等手段,已发现的粒子越来越多,累计已达四百多种,大大超过元素数量。同时,也发现了质子和中子更加基本的结构,称为夸克。这些粒子可分为三类

强子。夸克参与强相互作用,但不能被直接观测或独立分离,而是结合成“强子”。质子和中子是典型强子,但大部分强子不稳定,寿命很短。

轻子。只参与弱相互作用、电磁和引力作用的粒子。电子和中微子是典型轻子。轻子本来是质量很轻的意思,但也存在质量超过质子的“重” 轻子。

传播子。传播相互作用的粒子,典型的就是传播电磁相互作用的光子。

粒子有质量、电荷、自旋等多种特性。其中,不带自旋或带整数自旋的是玻色子,光子是典型玻色子;带分数自旋的是费米子,电子是典型费米子。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对粒子结构的分析将进一步深入。2012年,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宣布通过大型强子对撞机发现更基本的“希格斯”玻色子,它可以通过相互作用为其他粒子提供质量。

热词热译
2021-09-17
2021-09-17
主办: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Copyright © 2001-2019 重庆市科协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70078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