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传播疾病系列之鼠疫 ——重要的细菌战武器,甲类传染病中排名第一的魔鬼!
首页 > 科普资源 > 正文

鼠传播疾病系列之鼠疫 ——重要的细菌战武器,甲类传染病中排名第一的魔鬼!

原创 重庆科普作家协会 2025-02-19 审核专家:李涵斌

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对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生物战实验和攻击,其中就包括投放鼠疫耶尔森氏菌(Yersinia pestis)。这些行为主要由日本关东军旗下的731部队和其他相关部队实施。以下是日军对华投放鼠疫耶尔森氏菌的主要时间线和事件:

1. 1930年代:生物战实验的开始

背景: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为了研究生物武器,成立了731部队(正式名称为“关东军防疫给水部”),总部位于中国哈尔滨平房区。

实验内容:731部队在中国东北(满洲)进行了大量人体实验,包括故意感染战俘和平民以研究鼠疫、炭疽、霍乱等疾病的传播和致死效果。

2. 1940年:浙江鼠疫攻击

时间:1940年10月

地点:浙江省衢州、宁波、金华等地

事件:日军通过飞机投撒感染鼠疫的跳蚤和谷物,导致当地爆发鼠疫疫情。据史料记载,仅衢州一地就有数千人感染,死亡人数超过1000人。

3. 1941年:湖南常德鼠疫攻击

时间:1941年11月

地点:湖南省常德市

事件:日军飞机在常德上空投撒感染鼠疫的跳蚤和谷物,导致常德爆发鼠疫。疫情迅速蔓延,造成大量平民死亡。

4. 1942年:云南鼠疫攻击

时间:1942年

地点:云南省

事件:日军在云南地区投放感染鼠疫的跳蚤,试图通过生物战削弱中国军队和民众的抵抗力。

影响:鼠疫疫情在云南部分地区蔓延,造成大量人员死亡。

5. 1940年代:其他地区的生物战攻击

范围:除了浙江、湖南、云南,日军还在中国其他地区(如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地)进行了类似的生物战攻击。

手段:除了飞机投撒,日军还通过污染水源、散布感染鼠疫的动物(如老鼠)等方式传播疾病。

鼠疫伴随人类的历史,最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就有疑似鼠疫的流行[1]。作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的踪迹遍布六大洲,它深深影响了人类的历史进程,从明末的瘟疫到抗日战争时期臭名昭著的731部队使用的细菌战武器,鼠疫给中国和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一、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41种法定传染病中排名第一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流行于鼠类、旱獭等啮齿类动物,猫、羊、兔、狐狸等也可能携带鼠疫耶尔森菌[2]。人主要通过接触疫区染病动物,被其身上的鼠蚤叮咬而染病,形成“染病动物-鼠蚤-人”的传播链。少数人可因直接接触鼠疫患者痰液、脓液或者染病动物的皮、血、肉等经破损皮肤、黏膜而感染。肺鼠疫的患者痰中的病菌可通过飞沫构成人-人之间的传播进而引起鼠疫的大流行[3]。腺鼠疫是最常见的人感染鼠疫类型,感染后常出现高热、淋巴结肿大;肺鼠疫常表现为胸痛、咳嗽、咳粉红色或鲜红色痰液;而败血症型鼠疫亦称爆发型鼠疫,大多由腺鼠疫或肺鼠疫加重而来,表现为神志不清、感染性休克等,因其皮肤广泛性的出血、发绀、坏死,死后尸体呈现黑紫色,故也称鼠疫为“黑死病”[4]。


图源:Pixabay

二、历史上的鼠疫

鼠疫历史上在世界范围内有3次大流行。

第一次大流行:公元6世纪的“查士丁尼瘟疫”,此次鼠疫流行持续时间达50余年,造成1亿人口的死亡并导致东罗马帝国人口锐减。

第二次大流行:发生在公元14-17世纪的欧洲,称之为“黑死病”,造成了欧洲1/4人口也即约2500万人死亡。著名的“瘟疫医生”也是诞生于这个时期。

第三次大流行:起源于19世纪的中国云南,并通过香港传播到世界各地,在这次全球性的流行中,全球死亡人口超过1200万,此次流行直到20世纪中叶才被完全控制。

我国也是深受鼠疫毒害的国家,早在汉朝末年的长安就暴发瘟疫,造成大量人口死亡,而这场瘟疫很可能就是鼠疫。我国有确切记载的鼠疫发生于1644年(崇祯十七年),这场瘟疫加速了明朝的灭亡。从1644-1949年的305年中,我国共发生6次较大规模的鼠疫流行,其中179年次有鼠疫流行,共造成超230余万人的死亡[5-6]。


图源:Pixabay

三、我国现代鼠疫情况

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迅速控制了世界第三次鼠疫和日本细菌战引起的鼠疫在我国的流行,同时通过控制鼠疫自然疫源地,我国鼠疫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自1955年以来,我国历年鼠疫发病人数均在个位数或数十人徘徊,仅2000年发病人数超过100人,达254人,2010年以来,我国的鼠疫历年发病人次均在个位数徘徊,部分年份无病例报告[7-8]。

但是我国目前的鼠疫防控形势依然很严峻,鼠疫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即病原体在自然界动物间长期流行,并能通过一定途径传播给人类的疾病),因此通过完全消灭宿主动物来达到杜绝疫情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并且虽然部分传统鼠疫疫源地近年来未发生鼠疫疫情,处于静息状态,但仍有复燃的风险。例如部分疫源地的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动物间监测结果表明鼠疫仍在当地动物间呈低水平流行,并且随着近年来旅游的火热,喜马拉雅鼠疫疫源地也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由此带来的鼠疫感染及向外扩散的风险日益增加[9]。

预防鼠疫我们能做什么?

做到“三报”“三不”制度

生活在疫区及毗邻疫区的群众或要进入到疫区的人员,要做到“三报”即“报告病死鼠、报告疑似鼠疫病人、报告不明原因高热和急死病人”和“三不”即“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制品呈疫区”。

做好灭鼠、灭蚤工作

虽然鼠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通过消灭宿主动物来达到消灭疫情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在疫区居民定居点和人口稠密地区开展灭鼠、灭蚤工作,控制鼠(獭)数量,降低鼠疫风险。

养成良好防护意识,做好自我安全防护

生活在鼠疫疫区或前往疫区旅行的居民在前往野外尤其是前往草原地区时,要穿好长袖、长裤,尽量减少皮肤暴露,以防被跳蚤钻入、叮咬,并应尽量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不去逗玩或投喂鼠类、旱獭等动物,不要在鼠或旱獭的洞口周围坐卧停留,特别是不要接触病死的野生动物。

参考文献

[1]李玉贵,梁占凯,李建法.鼠疫防控实用技术.防治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第九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M],2018.

[3]李立明.流行病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M],2015.

[4]李玉贵,梁占凯,李建法.鼠疫防控实用技术.流行病学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5]丛显斌,鞠成.中国人间鼠疫[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6]宋驰,张文斌,周晓磊,.我国人间鼠疫疫情形势及防控现状【J】.中国地方病防治,2024,(04):286-287+329.

[7]刘聪敏,徐孟川,高秋菊,陶维光,袁阳,吕颖,.2011—2020年我国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趋势Joinpoint回归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24,(05):440-444+450.

[8]韩冰,李建云,张大禹,刘慧杰,郭文秀,张忠兵,.内蒙古自治区2013-2022年布氏田鼠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4;699-

703+733.

[9]王鑫,景怀琦,阚飙,.道阻且长——鼠疫在当今社会的流行与防控【J】.中国热带医学,2024,(01):22-27+48.

作者:邹老师的科普花园王亚副主任医师、周王鹏见习医师、邹静波主任技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